吃水不忘挖井人,喝蜜不忘养蜂人。40多岁的汪树清,家住下司镇新华村四组,是贫困户,常年生活在大山高坡,每天和飞舞的蜜蜂打交道,对他来说,养蜂就是他的全部,是他脱贫致富的门路。
近日,笔者来到新华村四组,高坡高岭,层峦叠嶂,从坡脚到坡顶,海拔高度相差700米以上,汪树清的养蜂场就坐落在山顶的一处峡谷里,只见养蜂场里的蜂箱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一片“嗡嗡嗡”声,似有一种千军万马的感觉。
在现场,他打开蜂箱查看蜜蜂,还不忘告诉笔者:“我养蜂已经有10余年时间了,由于住在山顶,田土常年干旱,交通不便,生活艰难,贫困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只有忙里偷闲地养蜂糊口。开始时,向别人偷学养蜂技术,找来了几桶蜜蜂试养,但这些技术都是老传统、土办法,造成蜜蜂死的死、飞的飞,自己也经常被蜇伤,致使多年来每年都只停留在养3箱峰,从没突破过4箱,且一年只割一次。”
“现在好了,感谢国家政府给我们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扶持。今年7月,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到下司镇开展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并为我们新华村和瓮港村的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送蜜蜂,我得了5箱蜜蜂。随后,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又安排我到贵阳养蜂基地学习养蜂技术,开阔了眼睛,懂得了要领,晓得每个蜂箱里只允许有一只蜂王,如果出现第二只蜂王,就要及时分箱,否则,这只蜂王就会带着部分蜜蜂逃离蜂箱。”
由于汪树清技术掌握得好,养蜂细心,蜜蜂繁殖很快,短短3个月时间,发展到目前已经有18箱,平均每箱有5脾,一年下来可以采到200多斤蜂蜜,仅养蜂一项,年收入就将超过2万元。每天早晨,他都要踏着晨光去检查蜜蜂,检查蜜蜂前一天的采蜜情况。他说:“现在即将进入冬季,要注意做好蜂箱的保温工作,防止蜜蜂被冻死;而夏季天气炎热,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空气流通,平时还要注意预防蜜蜂的天敌……”一年之中,采蜜时节是他最高兴的时候,抖蜂、摇蜜、取蜜,虽然累,但心里特别甜。
每天在大山深处忙碌,生活虽然枯燥,但对汪树清来说,有了这施展身手的大山,生活再苦也甜。目前,他的蜂蜜都是当地人上门订购,供不应求。今年年底前,汪树清一家5口人可以顺利脱贫致富。
“目前,为了增加蜜蜂数量,我尽量少割蜂蜜,为蜜蜂筑好巢。”汪树清告诉笔者。他还信心满满地表示,“下一步,我还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争取明年养蜂发展到50箱,做大养蜂产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带动贫困乡亲养蜂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