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巴阡蜂,简称喀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属于蜂蜜高产型蜂种,原产自罗马尼亚,是欧洲东南部地区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的蜂种,于1978年引入我国,现被广泛饲养,是比较好的蜜蜂育种培育的蓝本蜂种,那么喀尔巴阡蜂是一个怎样的的蜂种呢?具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地理分布
喀尔巴阡蜂原产于罗马尼亚的弗蒂地区,乌克兰西部的喀尔巴阡山区也有部分分布,后因其体质棒、适应性好、繁殖率高等优点被引入我国,经过多年饲养,普遍分布于我国中部及北部地区。
形态特征
喀尔巴阡蜂蜂体呈黑色,大小和外观肤色与卡尼鄂拉蜂类似,但腹部比卡尼鄂拉蜂细长,蜂王呈黑色或深棕色,部分蜂王腹节背板有棕色斑纹或棕红色环带,雄蜂有黑色或灰棕色,工蜂普遍为黑色且覆毛短,绒毛带较宽、较密,部分工蜂的第2-3腹节背板有棕色斑纹,极个别工蜂又呈现棕红色环带。
引入历史
1978年,喀尔巴阡蜂王由农林部从罗马尼亚引进,交由辽宁省大连华侨果树农场养蜂队饲养和管理,1979年转至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繁育保存至今;2003年罗马尼亚赠送给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20只喀尔巴阡蜂王。目前,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已繁育保存60多群纯种喀尔巴阡蜂,是比较纯正的喀尔巴阡蜂种。
推广情况
据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统计资料,截至2005年该所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喀尔巴阡蜂种蜂王9000多只,改良蜜蜂100多万群。至2008年在全国养蜂主产区约有喀尔巴阡蜂及其杂交种蜜蜂40万群。
蜂种优势
1.采蜜力强:喀尔巴阡蜂善于利用零散蜜源:对大宗蜜源也能高效采集,其繁殖力随着蜜源条件的好和差而变化,蜜源条件好则繁殖速度快,蜜源条件差则繁殖速度慢,且在花期伊始则表现较为暴躁,巢脾上的蜜房封盖呈现“中间型”。
2.环境敏感:喀尔巴阡蜂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蜜源丰富时则蜂王产卵力强盛,蜂群繁殖速度较快,当外界蜜源匮乏时则保存蜂群实力,故喀蜂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保持不同数量的蜂群大小。
3.杂交后强:喀尔巴阡蜂繁育能力强,育子脾面积较大,密实度可达90%以上,成蜂率较高,如果喀尔巴阡蜂与意蜂、高加索蜂等蜂种杂交后会表现出一定的基因杂家优势,其效果十分明显。
4.分蜂性弱:喀尔巴阡蜂不易发生分蜂,其分蜂率比卡尼鄂拉蜂还底,比较耐寒,在高纬度地区亦能正常活动,越冬安全,比较节省饲料,方向感强,不易发生迷巢,盗蜂性弱,抗病能力强,对螨虫、白垩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不耐热。
产量分析
喀尔巴阡蜂有较强的产蜜能力,在流蜜期,一个喀尔巴阡蜂强群可产蜂蜜达50-80公斤左右,但王浆能力偏低,产花粉能力强,蜂群/年可产花粉2-3公斤左右,泌蜡和造脾能力比较强,在繁殖期和生产期,平均产蜂蜡可达310克,蜜房封盖为干型,呈白色,较适宜生产巢蜜。
总结:喀尔巴阡蜂既是蜂蜜高产型蜂种,也是为果树、蔬菜、农作物授粉和城市养蜂的好蜂种,可广泛应用于中国北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