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鄂拉蜂,又名卡尼阿兰蜂,简称卡蜂,是产自巴尔干半岛的一个蜂种,也是世界四大优良蜂种之一,于上世纪50年代引入我国,后被多次改良,除我国华南、西藏等地以外,其它地区均有饲养,尤其适合北方地区(华北、华东、西北),这在我国的养蜂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么卡尼鄂拉蜂是一个怎样的蜂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地理分布
卡尼鄂拉蜂原产自欧洲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多瑙河流域,从阿尔卑斯山到黑海,都有其踪影,广泛分布于奥地利南部、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希腊的北部等地,且土耳其也有部分分布。但目前,经过不断的引进蜂种饲养,世界各国都有卡蜂的踪影,成为继意大利蜂之后世界广泛分布的第二大蜂种。
形态特征
卡尼鄂拉蜂的采集能力比较强,和中蜂一样比较善于利用零星蜜源,但采集花粉的能力比意蜂差一些,产卵能力也较弱。截至目前,卡尼鄂拉蜂已经发展处多个品种,如奥地利卡蜂(奥卡)、罗马尼亚卡蜂(喀尔巴阡蜂)等。卡尼鄂拉蜂的大小和意大利蜂的大小类似,腹部细长,几丁质黑色,有些个体第2、第3腹节背板上有棕色版,极个别少数个体还有棕红色环带,第4腹节背板上的绒毛带宽度约0.8-1.0毫米,平均0.9毫米左右,绒毛密集,第5腹节背板上的覆毛长度0.2毫米-0.4毫米,平均0.3毫米左右;蜂喙长约6.4毫米-6.8毫米,平均6.6毫米。卡尼鄂拉蜂的蜂王呈棕黑色,少部分蜂王的腹节背板上有棕色版或棕红色环带,而雄蜂呈黑色或灰褐色,工蜂绒毛比较多,呈棕灰色。
生活习性
卡尼鄂拉蜂性情比较温顺,不怕光,养蜂人开箱检查时也会表现出温和的状态,长时间提取巢脾也不会离脾,定向力较强,不容易迷巢,也很少发生盗蜂现象。在早春外界出现花粉的时候,卡尼鄂拉蜂便开始繁育幼虫了,而到了夏季时,只有在花蜜充足的情况下,蜂脾上才会有一定面积的育虫区,但到了秋末的时候,蜂王产卵量和蜂群群势则开始减弱,比较难维持强群越冬,一般以小群越冬,且分蜂性较强,难以维持强群。卡尼鄂拉蜂对树胶的兴趣不大,较少采集树胶,抗寒能力较强,在纬度较高的地区也能良好越冬,抗病能力较强,很少发生幼虫病,对螨虫的抵抗也较强。
种群优势
卡尼鄂拉蜂的产蜜能力较强,能采集椴树、玉米、山荆子系等众多蜜源植物,与意蜂同等群势下,产蜜量明显高于意蜂20%-30%左右,是比较适合的蜂蜜生产型蜂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生产蜂王浆的能力较弱。可与其他蜂种杂交,杂交后又较明显的杂交优势,对其哺育能力、产卵能力、采集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起到很好的经济效应。
产量分析
卡尼鄂拉蜂的产蜜能力较强,特别是在椴树花期,一个卡蜂强群可产蜂蜜达到50-80公斤之间,但蜂王浆产量却只有20-30克左右,不过10-羟基-2-癸烯酸(10-HDA,即:王浆酸)含量却很高,高达2.0%,但卡蜂的花粉生产力较强,蜂群/年均产花粉可达2-3公斤,且卡蜂的蜜房封盖为干型,呈白色,较宜用于生产蜂巢蜜。
总结:卡尼鄂拉蜂是一种经济效应较好的蜂种,具有采集力强、节约饲料、性情温和、不怕光、定向力强、不易迷巢、盗蜂性弱、抗病力强、易越冬等众多优势,且和其他蜂种杂家后还有一定的并种优势,深受养蜂者的喜爱,是比较合适的蜂产型蜂种和较好的培育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