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感受:
心里知道某种东西吃了对身体好,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去选择,或者说用什么指标去做选择。
蜂蜜,就是这一类典型代表。
我们都知道蜂蜜吃了对身体好,虽然近几年蜂蜜含糖量高的问题有被妖魔化的趋势,但是并不妨碍蜂蜜本身对于人体的营养价值。否则它存在并延续上千年的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言归正传,以蜂蜜本身对人体是有益的做前提。那我们为什么要选对适合自己的蜂蜜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外部原因。目前蜂蜜产品的行业标准,大家可以随意百度就可以找到,它约定的是蜂蜜的含糖量,含水量,以及一些重金属和农残物。无可厚非,但这些指标只能约束和说明,某款蜂蜜吃了不会出问题,并不能以此标准筛选出有营养价值的蜂蜜。
第二,内部原因。我们本身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和生活习惯关注太少,不会形成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来指导滋补类产品的食用。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清楚自身的运动量和消耗量,所以听说蜂蜜含糖量高,就望而却步,而不是去看看一天吃多少在糖摄入方面是合理的,同时也能有益于身体健康。
所以,弄清以上两个原因,我们再来看看,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身体状态,同时吃了对身体健康持续有益的蜂蜜呢?
结合自身3年多吃蜂蜜的经验以及对不同种类蜂蜜的对比测试,不妨根据这样三个指标来做选择。当然,上述包括农残,重金属检测在此就作为默认指标不再赘述。
1,甜度
2,酸度
3,抗氧化成分
先说甜度。
作为一般蜂蜜中含量超过70%以上的成分,糖的存在赋予蜂蜜甜的味觉特征。但是,因为国内的高温加热加工方法,导致甜度高的同时,浓稠度也很高。于是,太甜,甜浓稠之后,蜂蜜要泡水喝,或者是混合其他食物一起吃这一习惯便形成。
事实上,最营养的蜂蜜,就应该是去除杂质,提纯后直接吃。所以,在甜度这个指标上,含糖量45%-65%之间的蜂蜜都是能接受的,保证能够直接入口食用。虽然国内目前低于60%含糖量蜂蜜不予上市销售,但这是国家策略层面的需求,而不是产品本身的价值体现。
再来看看酸度。
我敢断言,90%的人没有吃过酸口味的蜂蜜。为什么?原因其实还是来自于国内标准以及商家宣传的误导。所谓“蜂蜜带酸味的,是发酵过的,吃了不好”,“带酸味的蜂蜜是人工处理过的” 都不过是两种情况的井底之蛙:一是,因为国家标准在这儿,所以高温加工之后蜂蜜汇总酶活性基本失去,因而不会发酵产生酸味,所以商家们自然宣传凡有酸味皆是劣质品;二是,全球蜜蜂就有9大类,其中产蜜出来天然酸味很厚重的就有两大类,只不过因为主产区都不在中国,所以大家也没有什么机会吃到天然的酸口味蜂蜜,自然而然,慢慢相信酸蜂蜜是不好的这一断言。
但事实胜于雄辩,不论是从口感,还是营养层面,带酸味的天然蜂蜜,都比国内高温提炼后的甜腻味蜂蜜更有价值。所以,当你遇到酸口味的蜂蜜,不妨花点时间了解下。
最后,来谈谈蜂蜜最有价值的指标,抗氧化成分。
千百年来,蜂蜜之所以能作为王宫贵族的养生滋补名品传承下来,不可或缺的便是其抗氧化成分所带来的的直接影响:外面更年轻,身体更精神。关于抗氧化成分为什么能促进身体年轻和更精神的逻辑,大家可以看我前面的文章。
作为蜂蜜中最有价值的成分和指标,我们市面上的蜂蜜竟然这么多年都未曾将其标注,以至于让相当一部分群体对蜂蜜产生的负面的认知和态度,这实在是“暴殄天物”。
从我自身的蜂蜜食用经验来看,其实还可以增加两个维度的指标:蜜源地和产地蜂蜜营养标准。但是,相对上述三个蜂蜜内部指标而言,这两个指标也只能作为辅助参考,而不是核心指标。
简单地说,当我们开始关注蜂蜜的营养价值,以及自身身体状态时,那些对于蜂蜜含糖量的各种评论甚至危言耸听更显得单调乏力。因为,事物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好坏,而在于合适与合理。
关注蜂蜜的甜度,酸度和抗氧化成分,注意自己身体和作息习惯,坚持适量吃蜂蜜,一个月,一年,你会比同龄人更显年轻,身体状态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