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第一周,许多家长很茫然:
老师不布置作业了,那孩子回家不就不学习了?
还不让上补习班,那成绩差的孩子怎么办?
这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全靠外界,作为父母的也有责任。
孩子成绩不好,不是靠补课就能补好的。
教育好孩子,也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
9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文章《“双减”政策落地,有担当的家长这样做!》里面就有提到:
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不减成长!
俞敏洪说过:“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教育孩子的责任始终在于家长,把这一份责任推给任何人,都是对自己孩子的不负责任。
教育若只靠老师
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
作为家长,你是否曾经对老师说,“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老师,我真的没时间管孩子”。
言下之意,就是把孩子交给老师,老师就要对孩子全权负责,出了问题也是老师的责任。
家长若全程当“甩手掌柜”,对孩子情况一问三不知,那才是真的耽误了孩子。
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完全替代家长的作用。
老师是传道授业者,“教”的永远是课本上的知识,而课本外的“育”,需要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
孩子自出生起就在家长身边,深受家长行为举止的影响,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着父母的样子。
给孩子良好的习惯,给孩子崇高的品行,给孩子读书的兴趣,给孩子家庭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正是家长的责任所在。
再聪明的孩子,也需要家长的扶持与教导。
孩子需要家长的扶助,今天的扶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孩子问题越积越多,越来越严重。
教育是有“有效期”的,在有效期内一定要对孩子亲历亲为,给孩子打好人生基石。
任何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关键就在于父母的教育。
孩子在学校的问题
都是家庭教育欠下的账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是父母的折射,孩子的任何问题本质上都是大人的问题。”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可能会在学校过得比较辛苦,甚至成为学校里的“问题儿童”。
宠溺会惯坏孩子,放任会耽误孩子,严苛教育会压抑孩子,快乐教育会毁了孩子。
我们必须意识到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家庭教育从来都不简单,不愿意为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不可能教出优秀孩子。
不立规矩的父母,孩子不会有出息。
没有规矩的孩子,在家里是“小霸王”,在学校是“捣蛋鬼”,到哪里都不受欢迎。
今天,父母舍不得给孩子立规矩,明天,社会就会狠狠教育你的孩子。
规矩不仅是约束,更是保护。父母不能以爱的名义一味对孩子让步,必须尽早立规矩、定分寸。
不重视教育的父母,孩子也不会爱学习。
在今天,教育的分层就是社会的分层,学习成了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
每一个不学习的日子里,时间都在悄悄拉开孩子和别人的差距。
要想孩子爱读书,父母先做读书人。你若不学习不上进,有什么底气让孩子好好念书?
老师只能陪孩子走一程
父母才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之前,浙江省提出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两会也有政协委员提出父母最好能“持证上岗”。
比起老师,父母所演绎的角色难度更大,责任更重。自孩子出生那一天起,父母已经成为孩子一辈子的“老师”。
孩子可以有很多老师,但是父母只有一个!
孩子是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但却是父母的唯一!
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孩子到底差在哪里?——差在背后不同的家长。
学校老师给孩子提供的是一样的教育,你想让孩子更加出众,就要在家庭教育上下功夫。
培养习惯:抓好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让孩子课内外都表现出色。
督促学习:督促孩子主动学习,养成自律习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
用心陪伴:了解孩子的需求,倾听孩子的心声,通过陪伴引导孩子成长。
播种理想:给孩子树立理想,坚定目标,做个有梦想、有担当、对祖国有用的人。
全面培优: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最全面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父母毕生最重要、最光荣的事业!
家长支持老师
就是支持孩子的成长
有人说,孩子所接受的教育首先来自于家庭,其次才是学校和社会。
家庭教育是树根,学校是树干,能不能让社会枝繁叶茂,关键还是靠这两者。
任何一个孩子的成功,都离不开老师的严格教导,更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家长和老师在目的上、在行动上应该是一致的。
这个世界上,一心盼着孩子成才、时刻关心孩子变化的人,除了家长,就是老师。
老师和家长,从来都不是对立的阵营,而是同一阵线上肩并肩的“战友”。
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教育才有力量,孩子才有未来。
家长和老师为了教育好孩子,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
只有得到信任的老师,才能更踏实地将一切美好展示给孩子。
只有得到尊重的家长,才能更放心坚定不移地支持老师。
在孩子的教育上,要相互配合,而不是相互抱怨,我们要给孩子正能量的教育。
优秀的孩子,必然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的产物。
家校形成合力,才是教育孩子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面对“双减”这一场变革,只有家长和老师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成就孩子茁壮成长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