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在繁殖发展的过程中,养蜂人都会选择饲养强群,帮助蜂群提高哺育蜂儿的质量和数量,蜂群在流蜜期到来前,养蜂人缩减蜂群内的蜂巢脾数量,让蜂群内达到蜂多于脾的状态,给予蜂群繁蜂充足的时间,这时蜂群内1脾足蜂的蜜蜂数量也相对于2框蜂,所以,蜂群在繁蜂期,养蜂人缩减蜂群内蜂巢脾的数量,提高蜂群的哺育力,但是,蜂群内蜂巢脾上的“脾蜂密度”随着蜜源和温度变化而调整,这也是养蜂人管理蜂群的方法和模式。
中蜂繁蜂期和流蜜期的时候,蜂群内脾蜂密度可以调整,蜂巢脾数量也会随之而变
养蜂人在饲养蜂群的时候,蜂群内出现分蜂热会影响蜂群的群势,所以,在流蜜期到来前,养蜂人要预防蜂群出现自然分蜂的现象,预防分蜂的方法有很多,在流蜜期到来之前,给蜂群内加入空巢脾可以减弱蜂群分蜂情绪,但是,为了减少蜂群的哺育工作量,才能提高蜂群的采集能力,这时养蜂人给蜂群进行加脾的时间很重要,为了在流蜜期的时候,蜂群能够集中精力进行采集工作,养蜂人选择在流蜜期到来前10天左右加入空巢脾,子脾完全封盖之后,蜂群开始进入流蜜期的采集工作,延缓蜂群自然分蜂时间,让大流蜜迎接分蜂热的蜂群。
蜂群的采集能力是以工蜂数量为基础的,蜂群的产蜜量又受到这2个因素的影响,蜂群内的储蜜空间和采集积极性,所以,蜂群内需要充足的储蜜空间,蜂群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想提高蜂群的产蜜量,不仅要有充足的储蜜空间,蜂群内还要有充足数量的幼虫,幼蜂喜欢聚集在子脾进行哺育幼虫,幼蜂在子区内适宜的繁殖温度下成长,消耗蜂群内的饲料,提高蜂群的采集积极性,蜂群内工蜂哺育积极性和采蜜积极性是相辅相成的。
综上所述,中华蜜蜂养多少框蜂合适要视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