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黄蜂,胡蜂属,是日本体型最大的胡蜂,也是世界上个头最大的黄蜂,广泛分布于日本各地,因攻击性和毒性皆强素有“来自地狱的大黄蜂”之称,又因体型巨大亦被日本人称作“大麻雀蜂”,在日本几乎每年都有人被日本大黄蜂送上黄泉。
一、科属划分
日本大黄蜂是日本体型最大的胡蜂,同时也是极具攻击性的剧毒蜂类,生物学分类上划归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胡蜂科、胡蜂属,事实上日本大黄蜂和金环胡蜂是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其中金环胡蜂是指其亚种。
日本大黄蜂对敌人绝对是残酷无情的,它们的针刺剧场,可达6.35毫米,排除的毒液是一种腐蚀性极强的酶,能够分解人体组织,也因此被称为“来自地狱的大黄蜂”。
二、形态特征
日本大黄蜂体长约1.6英寸(4厘米),翼展约2.5英寸(6厘米),最典型的特征是头部呈橙黄色,胸部呈亮黑色,腹部交替出现明亮且宽大的橙黄色圆环和黑色圆环,体长因蜂型(雌蜂、雄蜂、职蜂)不同而不同,其中雌蜂体长约40~48毫米,雄蜂体长约38~42毫米,工蜂(职蜂)体长约36~40毫米。
三、社会结构
日本大黄蜂是社会性昆虫,蜂群由雌蜂、雄蜂和职蜂三种蜂型组成,其中雌蜂负责产卵和哺育第一代职蜂,雄蜂负责与雌蜂交尾且交尾后不久便会死亡,而职蜂则负责群体内几乎所有的劳作,例如修筑蜂巢、饲喂幼虫、采集食物、守卫蜂巢等。
四、生长发育
日本大黄蜂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三型蜂都要经卵、幼虫、蛹、成蜂四个阶段,其中卵呈白色,椭圆形,幼虫呈白色,无足,体型粗胖,蛹不进食,黄白色且体色会随着老熟程度而逐渐加深,头、胸、腹分明,羽化成蜂后用上颚咬破房盖钻出。
五、生活习性
日本大黄蜂是偏肉食的杂食性昆虫,主要以小型昆虫及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为食,也采食多种植物的花蜜和成熟果实,性情凶暴且残酷无情,甚至连号称“昆虫杀手”的螳螂都无法与之匹敌,在日本几乎每年都有人被日本大黄蜂的毒针送上黄泉。
日本大黄蜂一生营巢而居。蜂群中有蜂后、工蜂(雌性)和雄蜂。蜂后为前一年秋后与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们把精子贮存在贮精囊中,到交配时分次使用。雄蜂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天渐冷时,受精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团外出分别活动,自行寻找适宜场所建巢产卵。它们所产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由于工蜂增多,蜂巢会逐渐扩大。工蜂负责筑巢和饲育幼虫。
六、出巢活动
一般气温在12~13℃时,日本大黄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在500米范围内,日本大黄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