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是一种很勤劳的动物,总是整天忙忙碌碌的飞来飞去采蜜,无论在山间、田野、河边只要有花开放的地方,就有蜜蜂勤劳的身影。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惑,那就是蜜蜂出去采蜜,经常飞得很远,那么它们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呢,它们不会迷路吗?究竟蜜蜂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蜂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密一下。
蜜蜂特有的行为
蜜蜂的采蜜半径一般在2-3千米左右。蜜蜂采蜜时,会以蜂箱的摆放点为圆心,并且在半径2-3千米的地方进行采蜜,而且如果附近缺乏蜜源的话,蜜蜂能飞到5-8千米以外的地方进行采蜜。
在蜜蜂的社会生活中,工蜂担负着筑巢、采粉、酿蜜、育儿的繁重任务。大批工蜂出巢采蜜前先派出“侦察蜂”去寻找蜜源。侦察蜂找到距蜂箱100米以内的蜜源时,即回巢报信,除留有追踪信息外,还在蜂巢上交替性地向左或向右转着小圆圈,以“圆舞”的方式爬行。如果蜜源在距蜂箱百米以外,侦察蜂便改变舞姿,呈“∞”字,所以也叫“8字舞”或“摆尾舞”。如果将全部爬行路线相连,直线爬行的时间越长,表示距离蜜源越远。直线爬行持续1秒钟,表示距离蜜源约500米;持续2秒,则约l000米。
侦察蜂在做这种表演时,周围的工蜂会伸出头上的触角争先与舞蹈者的身体碰撞,这也许是从它那里了解信息吧。侦察蜂跳的“摆尾舞”,不但可以表示距离蜜源的远近,也起着指定方向的作用。蜜源的方向是靠跳“摆尾舞”时的中轴线在蜂巢中形成的角度来表示的。如遇阴雨天,利用舞蹈定位的方法就有点失灵。
蜜蜂还会及时变换指数,依靠天空反射的偏振光束来确定方位,及时回巢。人们也许要问,工蜂在黑洞洞的蜂箱里表演的各种舞蹈动作,其他同伙是怎样领会到的呢?原来它们是利用头上颤抖的触角抚摸工蜂身体时,使“舞蹈语言”转换成“接触语言”而获得信息的。这种传递方法,有时也会失灵。为此它们还要利用翅的不断振动自发出不同频率的“嗡嗡”声,用来补充“舞蹈语言”的不足和加强语气的表达能力。
蜜蜂强大的复眼
蜜蜂的头上有一对奇异的复眼,每只复眼由6300个单眼组成,光线进入眼晶体,通过晶锥,就到达含有感光色素的感光束。感光色素位于密集的微绒毛中,感光色素分子对偏振光特别敏感,因而有着良好的定向功能,能测出天空中不同亮度的各个地段。蜜蜂就是用众多的单眼来感受太阳偏振光,即使乌云蔽日,它们也能根据太阳方位的变化,进行时间、方向的校正。因此,它们外出采蜜和回巢,不会迷失方向。
我们要感谢勤劳的小蜜蜂,让我们能够品尝到甜甜的蜂蜜。让我们在感慨自然的奇妙之时,也感谢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