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泡镇畜牧场英杰蜂场 关振英)
白垩病是对蜂群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上世纪90年代由南至北蔓延,给大小蜂场的生产和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近年来在我地区又有抬头的态势,并且发病期由春繁第一代封盖子开始,直至9月末越冬蜂繁殖结束。各地养蜂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下面对该病复发的原因谈谈个人看法。
1.早春开繁期昼夜温差大,箱内潮湿
在我地,气候虽然变暖,但3月末4月初白天和夜间温差比较大,尽管白天最高气温升至10°C,夜间最低气温又会降到-10°C,遇雨雪天气,白天最高气温0°C左右。因为巢内潮湿,越冬蜂饲喂能力又低,导致白垩病发生。
2.夏季脾大于蜂,饲料不足,盗蜂影响
6月上中旬我地区即时是在山区放蜂的,因自然蜜粉源断绝、群体情绪低落,又因脾多蜂少、饲料不足,本场自盗和他场互盗致箱内混乱,工蜂离脾,幼蜂饲喂次数大大减少,幼虫干瘪失去抗病能力,白垩病复发。
3.秋季流蜜后期取蜜过空,遇有雨天箱内湿度大
秋季是我地黄金收获季节,也是繁殖越冬蜂最佳时期,但后期应慎重取蜜,如果取蜜过空,遇有连续阴雨,蜂群处于半饥饿状态,幼虫先天营养不良,加之蜂箱超市,因此发病。
4.场地潮湿、闷热
由于白垩病病原是一种喜酸性真菌,因此,潮湿环境为疾病复发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因此,处于场地低洼、通风不畅地方的蜂群易复发该病。
5.场地不卫生,巢脾不消毒
场地未经常打扫,死蜂随处可见。每年春繁开始蜂场也未用石灰水消毒灭菌,因而成为病菌潜伏之处。蜂箱、巢脾使用前不进行消毒处理,容易留下隐患。
6.品种下降、抗病力低下
长期自繁自养,使品种退化、抗病力低下。即时换了新的品种(蜂王),但不注重“父群”的选择和培育,致使种王的后代与病群的雄蜂交尾。劣势得以遗传。须知,优良的下一代是“母群”、“父群”共同结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