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中蜂是中华蜜蜂的一个优良品种,是太湖地区经过长期自然淘汰而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强,采集力强,飞行快速,出勤积极等特点,能利用零星分散的蜜粉源植物维持蜂群的生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太湖中蜂是什么蜂种吧!
地理分布
太湖中蜂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山区和浙江西部山区地带,其中心产区在湖州市长兴县太湖流域一带的山区;长兴县地处浙江省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太湖西南岸,与浙江省安吉县、湖州市吴兴区和安徽省广德县、江苏的宜兴市接壤,苏浙皖三省交界,据悉,在长兴县有一家一级中蜂场。长兴县当地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而太湖中蜂便是在这种特殊的气候环境下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
形态特征
太湖中蜂的蜂王体长18毫米及以上,一昼夜产卵量达800粒以上,外观呈棕红色,腹部黄褐色。太湖中蜂的雄蜂体格粗壮,体长13.71±0.21毫米,外观呈黑色,体表绒毛呈灰色稍带黄,体重在114.35±0.73毫克。工蜂体长11.75±0.35毫米,外观呈黑褐色或褐色,腹部褐黄色,盾片呈黄褐色,腹部环节显著、褐黄分明,全身被有黄褐色短绒毛,前额、胸部、腹下等处绒毛为灰色或浅褐色,足上绒毛多为灰色稍带黄,翅透明,翅脉褐色,翅膜为淡黄褐色。
生活习性
因太湖中蜂是一种地方品种,所以其非常适应于冬冷夏热、蜜源种类多但比较分散的生态环境,善于利用晚秋、早春蜜源,抗病能力强,能抵抗美洲幼虫腐臭病、蜂螨,还能有效抵抗胡蜂入侵,整体分蜂性较弱;其蜂王产卵能力强,能维持大群,工蜂出勤早且积极、收工晚,有效采集时间较长,越冬期短,越冬饲料消耗量少,越冬期蜂王停卵期短,蜂王产卵量和蜂群群势呈现春、秋高和夏、冬低的特点。太湖中蜂适应性强,飞翔迅速,嗅觉灵敏,在山区微雨、雾日和7℃左右的低温天气也能出巢采集。当主要蜜源结束时,能利用零星分散的蜜粉源植物维持蜂群的生活。
饲养价值
太湖中蜂是浙北地区当地人工饲养的主要蜜蜂品种之一,以产蜂蜜为主,不生产花粉,但能生产蜂蜡,定点饲养并结合小转地饲养,年平均群产蜂蜜约30千克左右,有效记录中最高可达50千克;定地饲养年平均群产蜂蜜约15千克,所产蜂蜜含水量为21~29%,分土法(桶养)和新法(活框)饲养,新法饲养生产的蜂蜜较纯净且品质好,而土法饲养的蜂群生产的蜂蜜杂质含量高。
总结:太湖中蜂是中蜂在太湖地区的一个当地优秀蜂种,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太湖中蜂继承了中华蜜蜂的优点,同样具有采集力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的特点,是受当地蜂农欢迎的蜂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