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自然分蜂指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的条件下,原群蜂王与相当数量工蜂和部分雄蜂飞离蜂巢,另择新居营巢生活的群体活动。它是蜜蜂群体自然增殖和种群繁衍的方式之一。蜜蜂种群繁衍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纵向的个体繁衍即蜂王产卵,另一种是横向群体繁衍即自然分蜂。中蜂好分蜂,这是适应性强的表现,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但由于好分蜂,难于维持强群,对提高单位蜂群产量不利。下面一起来看一看中蜂自然分蜂与收捕吧!
一、促进分蜂的因素
引起蜜蜂分蜂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大因素,外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季节因素。内因主要是蜂群因素。
1.外因
环境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和巢内环境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是蜜粉源条件和气候条件。较丰富的蜜粉源为蜜蜂的群势发展和分蜂后的蜂群生存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分蜂均发生在蜜粉源较充足,蜜蜂群势增长的季节。闷热的气候易促成分蜂的发生。巢内环境方面:蜂巢拥挤、通风不良、巢温过高、粉蜜充塞、压缩子脾、供蜂王产卵的巢房不足、缺乏造脾余地等,都能加剧分蜂热产生。
季节因素:分蜂热程度与季节有关,分蜂季节蜂群普遍发生分蜂热,即使群势不是很强。在甘肃省中蜂发生分蜂多在4-5月份,即清明、谷雨前后,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有所推迟。
2.内因蜂群因素
包括蜜蜂群势、蜂王状态、卵虫数量、哺育蜂数量、遗传等。强盛的群势是分蜂的前提,这是蜜蜂与环境适应的结果,因为弱群分蜂后的分出群和原群生活力减弱。蜂王状态、卵虫数量、哺育蜂数量是影响分蜂热相互关联的因素。新蜂王控制分蜂能力比老蜂王强,因为新蜂王产生并释放的蜂王物质较多,新蜂王产卵力强,使蜂群中有更多幼虫。由于幼虫少、哺育蜂多,产生蜂群哺育力过剩,是导致分蜂的重要因素。
二、分蜂的机制
通过对分蜂行为的观察,发现从建造台基,迫使蜂王在台基中产卵,培育新王,减少对蜂王饲喂使其腹部收缩,驱赶和引导蜂王离巢分蜂等一系列分蜂行为均由工蜂主导。蜜蜂行为与自身的生理发育有关。
通过对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大量解剖研究发现,与无分蜂热的蜂群相比,分蜂热蜂群中工蜂卵巢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育。由此推断,工蜂卵巢发育与分蜂行为密切相关。但蜂王存在是分蜂的前提条件之一,若因失王导致的工蜂卵巢发育是不分蜂的。因此分蜂机制是在蜂群中蜂王存在的前提下,卵巢发育的工蜂导致蜂群的分蜂行为。
进一步研究分析,能够促使分蜂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导致工蜂卵巢发育。将能促使分蜂的内外因可综合归纳为蜂王物质不足、工蜂营养过剩和环境温度偏高等导致工蜂卵巢发育的因素。
1.蜂王物质不足
蜂王物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抑制工蜂卵巢发育。蜂王物质绝对不足是因蜂王老弱,蜂王物质释放不足造成的。所以,新蜂王的控制分蜂能力比老王强。在强群中虽然蜂王较好,但因工蜂数量多,使得每个工蜂得到的蜂王物质相对不足,同样引起工蜂卵巢发育。
2.工蜂营养过剩
蜜蜂卵巢发育以脂肪体的发育为前提,发育的脂肪体释放卵黄原蛋白,为卵巢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活动季节工蜂脂肪体与卵巢发育有正相关关系,工蜂营养过剩促使脂肪体发育,因而导致工蜂卵巢的发育。工蜂营养过剩的直接原因是大量的蜜蜂出房,哺育蜂增多,在粉蜜充足的前提下,因分泌的王浆过剩而自耗。工蜂营养过剩的间接原因是工蜂因工作量不足,体内营养消耗少造成的。强群青壮工蜂多,外界蜜源泌蜜量不大,巢内粉蜜已贮满,又无造脾余地,工蜂不能投入采酿活动;或蜂王产卵锐减,巢内幼虫少,哺育工作减轻,导致工蜂无事可干。
3.环境温度偏高
通过对不同环境温度下纱笼中工蜂卵巢发育的观察,发现天气冷工蜂卵巢很少发育,而天气较热则大量工蜂出现卵巢发育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因温度偏高无需工蜂大量耗能产热以维持巢温而减少营养消耗造成的。环境温度偏高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群势强盛致使巢内拥挤和通风不良 ;二是由于气候闷热或蜂箱遮阴不足,阳光长时间直射导致巢内温度偏高。
三、分蜂热阶段的划分和解除方法
1.初级阶段
该群蜂的蜂量在当地的蜂群中还处于中等群势,但是,蜂群已经大面积的开始筑造了雄蜂房,蜂王也积极的开始产雄蜂卵,而不扩大工蜂产卵圈。如不作处理,约 20 d 左右会分蜂。定为初级阶段。
解除办法 :原因多为闷热所引起,所以要想办法降温。割除雄蜂房的同时开大巢门,加大蜂路(加大是有限度的,不能违反规律),去除保温物,必要时不用隔板。在幼虫多的那张脾的旁边位置加入一张空巢脾,再在其他群调入一张大面积的小幼虫脾进入,增加哺育蜂的工作量。
2.中级阶段
蜂量已经达到了当地的强群标准,造了很多台基,有的台基已经有了小幼虫,蜂王产卵已经十分零乱,产卵圈在缩小,如果不作处理,7 d 左右会分蜂。定为中级阶段。
解除办法 :遮阴,继续扩大巢门,将封盖子脾抽出 2 张调入其他群,再在其他群调入一张大面积的幼虫脾,同时加入一个空巢脾。育虫的脾(一般是中间的脾)蜂路可以扩到 1.3 cm,边脾还可适当再扩一点点,并且择除所有王台。换脾法,将自然王台全部铲除后,把蜜房面积大,子脾面积小的巢脾,摇出蜂蜜,放宽蜂路,开大巢门,打开箱盖的通风气窗,使空气对流,以便排除箱内的湿热闷气,然后抽出 1 ~ 2 张封盖子脾补给弱群,再从弱群中调 ,1 ~ 2 张幼虫脾补给分蜂热的蜂群哺育,分蜂热自然得到解除。
3.最后阶段
王台已经封盖,有的王台还是幼虫,蜂王已经收腹,蜂王已经停产,并且有大量的幼蜂出房。这时不论蜂王走到那里都有工蜂在向蜂王“示威”,出勤的工蜂也懒洋洋的,门前出现“吊胡子”现象,会在 1 ~ 2 d 分蜂。
解除办法 :这种达到了分蜂极限而又有强烈的分蜂情绪并且到了晚期的分蜂群,如果距下一个流蜜期还有近 50 d 左右,可以分 2 群。如果距流蜜期还有十几天就要将蜂群一分为二,一群老王,一群王台。处女王交尾成功后,去老王(或者用一框蜂将老王保存下来,有王台时放个成熟王台进去,要用保护罩罩着,迫其母女同巢,不母女同巢也行,处女王代替老王),两群合并迎接流蜜。老王群,因为是人工分群,处女王交尾之前这段时间,老王的产卵情绪刚刚调整过来,所以巢里的小幼虫和卵少之又少,有的根本没有。合并后蜂群的群势较大,在新王的领导下正适合采蜜。
四、控制分蜂热的简易方法
选用良种 ;采用新王 ;提前人工分蜂 ;调整蜂群 ;主副群饲养 ;生产王浆 ;多造新脾 ;降温,喷水 ;毁掉自然王台 ;蜂王剪翅、扣王 ;提早取蜜 ;加继箱,及时扩大蜂巢 ;加空巢框取蜡,增加负载,控制雄蜂数量。生产当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上述方法足以消除分蜂热。
五、分蜂团的收捕
中蜂蜂性活跃,收捕蜂团的方法和用具,与意蜂有所不同。中蜂的收捕方法,可同样用于意蜂 ;而常用于意蜂的方法,却不适用于中蜂。
当自然分蜂群团集以后,将收蜂笼挑套在蜂团上方,笼的内缘接靠蜂团。然后,利用蜜蜂的向上性,以淡烟或软帚驱蜂上移,并以蜂刷或鹅羽顺势催蜂入笼。待蜂团入笼后,轻稳地将笼取下。
收蜂笼使用时,若在笼内绑上 1 个老脾,或涂上蜂王外激素的浸出液,就更具有吸引力。接着,取 1个巢箱,放在选定的位置。再从原群抽取 1 ~ 2 个卵虫脾和 1 个蜜脾,放于箱内中央,并视分出群的强弱,适当补入空脾及巢础,依次排在卵虫脾的两侧,最外加隔板。然后,将笼内蜂团快速振落在巢箱内,覆好副盖及箱盖。次日,进行检查、调整。
如分蜂群团集在高险地方,收捕不便,可设法震散蜂团,使之重行团集后再收捕 ;如团集在小树枝上,可用枝剪轻稳剪下,直接抖落入箱。蜂王如已剪翅,则分蜂时,必跌落于巢前,这时应将蜂王捡起装入蜂王诱入器中。再按如上方法配置1个新巢箱,放在原位,而将原箱移到旁边或新址,将此诱入器放在新箱的底板上。分出来的蜜蜂,因无王,随即纷纷返回原位的新箱。待安定后,即放出蜂王。
原群经分蜂后,必须进行检查,选留1个端正、大型、成熟的王台,其余均予毁弃以免发生第2次分蜂。此外,由于分蜂热尚未解除的蜂群,还可能把工蜂房中的幼虫或卵改造成王台,重新分蜂。因此,如原群群势仍然较旺,应再拆为 2 群,各挑选 1 个王台,以闸板隔开,进行合箱饲养,分别巢门交尾。当群势转弱后,应将巢门缩小,以免发生盗蜂,同时应注意饲料问题。在分蜂季节,蜂场上大批蜂群都会发生分蜂热。对于这些蜂群,必须及时进行人工分群 ;如果方便,也可让其自然分群,然后收捕。这样可以利用分出群的工作积极性,加础造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