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是蜜蜂科蜜蜂属昆虫的统称,因能采花酿蜜并能为植物授粉而被人们所熟知,而中华蜜蜂(东方蜜蜂的亚种)是我国特有的蜂种,在我国各地又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地方品种。
中蜂在我国共有9种生态类型,分别是:北方中蜂、华中中蜂、云贵高原中蜂、华南中蜂、阿坝中蜂、滇南中蜂、长白山中蜂、海南中蜂、西藏中蜂。
中华蜜蜂的养殖方法
(一)中蜂的生活习性
野生的中蜂生活在天然的山洞,土洞以及树洞中。这些地方阴暗干燥,具有很好的保暖与防暑功能。蜜蜂是变温动物,体温与外界温度接近。天气寒冷时蜂群会结团保温,天气炎热时它们会散开活动,使蜂群使终保持一个合适的温度。中蜂能忍受的最低温度是7℃,温度达到10℃时出巢活动,最佳的活动温度在15~25℃,最佳的繁殖孵化温度是34~35℃。能忍受44℃的高温。中蜂的采集活动半径在1Km~2km左右,能有效的利用零星蜜源。
中蜂的分蜂性强,不易形成强群。中蜂喜欢新脾,讨厌旧脾。另外中蜂有着较强的抗病力,但其对蜡螟的抵抗力较差。掌握中蜂的习性,对养蜂有较大的作用,那养殖中蜂应该怎样养呢?
(二)中蜂饲养的准备
养殖中蜂,其蜜蜂的来源可以通过安置诱蜂箱诱捕,人工收捕分蜂团以及寻找野生蜂巢等,方式来获得。当然也可以从其它途径购买获得。传统中蜂养殖,一般都是采用天然掏空的树干,木桶等养殖。这种养殖方式虽然简单,其环境也接近自然,蜂群的抗病力也强。但其生产操作及不方便,也不利于饲喂管理,严重制约蜂群的发展,更不能使蜂群发挥出最大的生产力。因此将中蜂进行活框式蜂箱养殖,应该是科学养殖中蜂的第一步。
中蜂对生存的环境有着较严格的要求,如果其生活的空间不符合其生活的要求,蜂群轻则会出现分蜂,怠工等情况,重则引发蜂群飞逃。因此安置蜂箱的地方,必须要符合蜂群的生活习性。安置蜂箱的地方,首先得没有污染异味,其次应能防止日晒雨,另外蜂箱应远离人畜,蜜蜂天敌以及意蜂的干扰。安置好蜂箱,应该是养好中蜂的第二步。
(三)良好的蜜源
养蜂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蜂产品,而蜂产品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各种花卉的蜜源,经蜜蜂加工而成。而且蜜源也是蜂群的食物来源,离开了蜜源,养蜂将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蜜源是养殖中蜂中比较关键而且重要的。
养殖中蜂,如果是定地饲养,那么必须要求蜂群周围2公里范围内,一年能有两次以上大的花源流蜜期。并且平时还要有零星的蜜源,否则养殖中蜂就没有什么意义。也就是说如果你养殖中蜂,如果所在地连两次大蜜源期都没有,那么很可能蜂群所产的蜂蜜,还不够蜂群自己消耗。
那么在养殖中蜂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有效的利用蜜源,如在大流蜜期即时采收,刺激蜂群的产能。而在缺蜜时,就不能过度索取,一定要为蜂群留足口粮。当然有条件的可以跟随蜜源转地饲养。
(四)科学的管理
①培养强群
强群是获得高产的保障,也是蜂群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有研究表明,一个十脾以上的蜂群,在外界大流蜜期时,能抽出一半的工蜂从事采集生产。而六脾以下的蜂群,在外大界流蜜期时,只能抽出1/4~1/3的工蜂从事采集。因此可以看出强群对养蜂生产的重要性。
要培养强群,首先就必须保证有优质的蜂王,因此在中蜂的养殖过程中,应保持定时更换蜂王的习惯,一般要求每年一换或者一年两换。其次应保障蜂群有足够的蜂粮,特别是早春繁殖,和蜂群越冬时,一定要保证蜂群充足的口粮储备。另外对于蜂群群势较弱的,则应及时进行合并。
②防止分蜂和飞逃
分蜂和飞逃对养蜂来说,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应严加防范。防止蜂群分蜂主要通过,改善蜂群的生活环境,更换掉劣质蜂王,增加工蜂生产负担,有效合理饲喂等来缓解蜂群的分蜂热,从而预防分蜂。
而飞逃往往是蜂群出现了生存的危机引发的,如干扰严重,环境恶化,食物缺乏等引起的。因此,防止蜂群飞逃,首先要严控各种蜜蜂天敌的干扰,防止意蜂入侵形成盗蜂现象,甚至是我们对蜂群的检查,都应尽量减少次数。其次要为蜂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不让蜂箱暴晒雨淋等。另外在外界蜜源缺乏时,应当适当补充饲喂,不让蜂群出现缺粮的情况。
(五)科学的病害防控
中蜂的抗病力虽然此西蜂强,但中蜂抵御蜡螟的能力却相当的差,可以说蜡螟是中蜂养殖最大的害虫,因此养殖中蜂应重点防范。防止蜡螟,首先可以在蜂箱外安置诱虫灯,诱捕蜡螟成虫,其次是加固蜂箱不让蜡螟进入蜂箱产卵,而且保证蜂箱不留缝隙(蜡螟产卵于其间)。定时更换老旧巢脾,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蜂群“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这样蜡螟就无立足之地。
中蜂的病害较少,但预防一点都不能马虎。如我们要协助蜂群整理好蜂箱清洁,不让蜂箱产生高温高湿,做好蜂箱,巢脾以及用具的消毒。值得注意的是饲喂蜜蜂时,也是我们防治蜂群疾病的重要途径。如在饲喂花粉时,对花粉进行高温或药物熏蒸,能有效阻止蜜蜂白垩病。在饲喂糖浆时,加入大蒜汁,能有效预防各种细菌性蜂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