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然食品,其入口香甜,备受人们喜爱,在食用方面与多种食物搭配,产生了不同的吃法,但蜂蜜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易结晶,结晶后的蜂蜜从外观形态上就发生了变化,不在呈现液态状,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蜂蜜为什么会结晶吧!
蜂蜜为什么会结晶?
结晶是天然蜂蜜的基本特性,属于物理变化,不影响蜂蜜的营养和口感。蜂蜜结晶主要是由其中所含的葡萄糖引起的,由于葡萄糖具有容易结晶的特性,因此分离出来的蜂蜜,在较低的温度下(0-14度)放置一段时间,葡萄糖就会逐渐结晶。不同的蜂蜜,葡萄糖的含量不同,结晶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葡萄糖含量高的蜂蜜更容易结晶,葡萄糖含量低的相对不容易结晶。
影响蜂蜜结晶的因素
1.温度:不同于水变成冰,蜂蜜结晶不是温度越低越好。13-14℃时最容易结晶,若低于此温度,由于蜂蜜的黏稠度提高,致使蜂蜜结晶迟缓;若高于此温度,由于提高了糖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
2.结晶核:蜂蜜中的结晶和是指存在于蜂蜜中的花粉等小颗粒物质,蜂蜜中的结晶核越多,结晶越快。通过200目以上的滤网过滤可去除大部分结晶核,70℃以上高温加热也可破坏蜂蜜中的结晶核。
3.含水量:全部结晶的蜂蜜,一般含水量较低(浓度高),含水量多的未成熟蜂蜜,由于溶液的过饱和程度降低,结晶速度也会变慢或不能全部结晶。一般波美度大于39度的蜂蜜可以完全结晶。
4.蜂蜜的种类:葡萄糖含量高的蜂蜜,比较容易结晶,结晶速度也快(油菜蜜葡萄糖与果糖的比例约为18:17 结晶的速度则很快);葡萄糖含量低的蜂蜜不容易结晶(如洋槐蜜的比例约为 2:3 就不容易结晶),即使结晶,过程也比较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