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是高度社会化的昆虫,具有复杂的社会行为,对于工蜂来说,其行为具有阶段性,工蜂一般按照发育阶段、生理日齡顺序具有一定的分工,担任不同的工作。
幼蜂
工蜂的卵期3天,幼虫期6天,蛹期11天(中蜂),从卵到羽化需要21天的时间。3日齡内的幼蜂,由其他工蜂饲喂,羽化3日后的幼蜂,开始重复多次的认巢试飞和第一次排粪,4日后可调制蜂粮饲喂大幼虫,并负责蜂群的保温、扇风和清理巢房的工作。3日齡以内的小幼虫,都由工蜂分泌王浆饲喂。3日齡后,工蜂和雄蜂的幼虫,由工蜂饲喂蜂蜜和蜂粮,蜂王的幼虫及蜂王的一生都是由工蜂分泌王浆饲喂。
没有从事过采集和哺育工作的幼蜂,出巢排泄后,在冬季能活半年左右时间,越冬成活率高,来年春天,能让蜂群迅速发展起来。蜜蜂的秋季繁殖,就是淘汰老年蜂培育充满青春活力的越冬蜂,为蜂群提供越冬保障,也为春繁打下良好基础。
青年蜂
蜂巢内的主要工作由8-20齡的青年蜂担任,这一日齡的工蜂王浆腺和蜡腺特别发达,分泌王浆饲喂小幼虫和蜂王是青年蜂的重要工作,同时还承担清理蜂巢、调制花粉、酿造蜂蜜、筑造巢脾、守卫蜂巢等大部分巢内工作。随着日齡的增加逐渐开始出巢采集。
每只幼虫平均每天要饲喂1300次,每只越冬蜂可饲喂幼虫1.1只,春季的新蜂可饲喂3.9只。因此,通过奖励饲喂刺激蜂王产卵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足够哺育能力的蜂群,否则,容易出现弃子、烂子现象。
一个中等群势 的蜂群,年产蜡1-2千克,每产1千克蜂蜡,需消耗蜂蜜6-7千克。蜂群丧失蜂巢或蜂巢拥挤的情况下,工蜂会积极泌蜡造脾。在适宜气候环境,外界蜜粉源稳定、工蜂不断采集新鲜花蜜和花粉的时候,可以适时加脾扩巢。新的研究理论表明,产蜡和产蜜并不矛盾,工蜂即使不泌蜡造脾,蜂蜜产量也不会增加。
壮年蜂
工蜂的采集能力是逐步发展的,一般20-30日齡的工蜂采集能力最强,适龄采集蜂主要采集花蜜、花粉等。有研究资料表明,外勤工蜂58%负责采蜜,25%负责采花粉,17%的二者兼采或采水。蜜蜂最适宜的采集气温是15~25度,意蜂在12度以下,32度以上时停止采集。中蜂在10度以下,40度以上停止采集,中蜂的最佳采集范围半径为1公里,如果蜜源稀少,会逐渐扩大到2公里外。
适龄采集蜂是采集蜂蜜的主要力量,培育适龄采集蜂才能获取更多的蜂蜜。培育蜂王到新王正式产卵需要26天,新王产卵21天后工蜂出房羽化。整个过程大概需要47天时间。一般情况,养蜂人培育适龄采集蜂,是结合春繁同步进行的。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当年第一个大蜜源来临的2个月前开始着手培育。
老年蜂
老年蜂的日齡,目前还没有人给予明确的界定,这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主要是工蜂的寿命与采集强度密切相关,春夏从事采集活动的工蜂只能活30-45天,而冬天能活6个月左右。老年蜂主要担任采水、寻找蜜源工作,也从事部分采蜜工作。
一般情况下,蜜蜂对水的需要可以从采集回来的花蜜中得到满足,但在缺少蜜源的早春、盛夏和比较干旱的季节,必须采集水来培育幼虫,即时维持巢内湿度,蜜蜂采水主要用于稀释蜂蜜、调配幼虫饲料、降低巢温、调节巢内湿度及自身需要等。因此,在干旱、炎热、外界水源缺乏的时节,必须给蜜蜂提供水源,减轻蜜蜂劳动强度和减少蜜蜂死亡。
工作的灵活性
工蜂的分工比较细致,有采集蜂、侍卫蜂、守卫蜂、哺育蜂。采水蜂等等,但工蜂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根据蜂群需要进行调整,可在同一阶段从事多种活动。工蜂除受生理发育影响外,还与外界环境刺激有关。越冬后的部分工蜂,王浆腺或蜡腺可再度发育,分泌王浆或蜂蜡,从事哺育和修筑巢脾工作。人为组织的幼蜂交尾群,5-6日齡工蜂就能从事采集工作。
蜜源旺盛的季节,具有较强群势的蜂群,只有1/3的工蜂在巢外参与采集工作,2/3的工蜂从事巢内工作。在大流蜜期,养蜂人通过控制蜂王产卵,减少巢内工作量,从事巢内其它工作的工蜂,受到外勤蜂采回去的花蜜刺激,会转向采集花蜜的工作,可以让出巢采集的工蜂达到50%以上,从而增加蜂蜜产量。
工蜂可根据蜂群的社会需要,调节其社会分工。但适龄工蜂从事相应的工作更能发挥其效率,如果从事与其日齡不相应的工作则效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