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脚胡蜂是胡蜂科长脚黄蜂属的统称,全国均有分布,以云贵川居多,主要有黄长脚胡蜂、家长脚胡蜂、褐长脚胡蜂等,以群居为主,毒性较弱,攻击性也不强,对控制害虫有积极作用。
长脚胡蜂是胡蜂科长脚黄蜂属的统称,体色较淡,呈黄褐色,最常见的是黄长脚胡蜂和家长脚胡蜂,它们大多栖息在树丛、石缝、屋檐下等地方筑巢,在性情方面比其他种类的胡蜂要温和一些,攻击性稍低,一般来说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也不排除例外,那么长脚胡蜂攻击人后,毒性厉害吗?伤害性大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长脚胡蜂的毒性强不强吧!
一、分布较广
长脚胡蜂是多种胡蜂的统称,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云贵川等地居多,目前发现的至少有四个亚种,习性各异,打大部分的黄脚胡蜂在清明节前后开始在土洞、树洞等较为隐蔽的地方筑巢,待发展壮大后迁移到周围的树干、房屋、岩石等地方筑巢。每年的10月份后,随着气温下降,蜂巢并走向了没落。
二、种类较多
在自然界中,长脚胡蜂种类较多,主要有黄长脚胡蜂、家长脚胡蜂、褐长脚胡蜂等,外观特征及体长均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家长脚胡蜂的体色为橙褐色,体长约为17~22毫米,而黄长脚胡蜂头大,胸部黑色,体色为鲜黄色,体长约为18~23毫米,在树梢与屋檐营巢,是一种营独栖生活的胡蜂。
三、栖息特点
长脚胡蜂是典型的群居性蜂类,蜂群中有雌蜂、雄蜂和职蜂三种蜂型,主要以小型昆虫及鳞翅目的幼虫为食,也采食多种植物的花蜜及果实,一般都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蜂巢为莲蓬状,多修筑于隐蔽的树丛、石缝或屋檐下。
长脚胡蜂的工蜂有螯针,捕食蜜蜂等小型昆虫。它们除吸食蜜蜂蜂囊里的蜜汁外,还将蜂尸运回蜂巢饲喂幼虫。
四、毒液强弱
长脚胡蜂的毒性比较弱(只会比蜜蜂稍强,但比马蜂毒性小得多),毒液的主要成分是蜂毒明肽、组胺、五羟色胺、透明质酸酶等,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被蛰后一般问题不大,不做处理短则几小时,长则两三天便会痊愈,只是被蛰处会立即红肿、疼痛、瘙痒等,需要注意的是,过敏体质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但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五、攻击性不强
总的来说,长脚胡蜂的攻击性并不强,只要不过分靠近长脚胡蜂或者蜂巢,它们是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长脚胡蜂感受到了被侵犯或者受到威胁,也会群起而攻之,它们会丛肛门排出有毒的软刺体,被蜇后轻者疼痛几天就没事了,重者受伤部位会出现红肿,疼痛,久久不能消散。
另外长脚胡蜂的群势不强,一个蜂巢中成员蜂能达百只以上的都是少数情况,大部分蜂巢只有几十只蜂,所以总的说来长脚胡蜂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威胁也不大,而且长脚胡蜂对控制害虫也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完全没有任何必要去招惹它们。
六、被长脚胡蜂蜇伤后怎么办
长脚胡蜂的攻击性不强,但凡是都有例外,如果不幸被长脚胡蜂蜇伤,伤口处可能会出现红肿,先看是否有毒刺,如果有就要先拔出毒刺,一般被蜇伤后立即用盐水或者肥皂水清洗伤口,涂抹红花油或者万花油即可。
如果难以承受或者疼痛严重,可以采用冰块冷敷患处,立即止痛,还可以红肿消散,如果全身过敏可以采用抗过敏的药物,比如西替利嗪或者扑尔敏。症状较轻,可以涂抹蜂蜜或者绿药膏,清凉油等活血化瘀的药物也可以采用热毛巾敷,可以加快血液流动,可以快速消除炎症。另外,母乳也可以擦抹伤口,同样有效。
日常生活中,还是建议大家做好个人防护,根据体质,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总结:长脚胡蜂是长脚黄蜂属统称,其毒性并不强,只要不是过敏体质,一般被蛰后不作处理,短则几小时长则两三天便会痊愈,另外,长脚胡蜂对控制害虫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一般非必要则不要轻易去招惹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