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
为什么会等到孩子要钱才给?
我家都是主动给,从我爹妈给我,到现在我给我的孩子。
比如我家最大的孩子现在才上高一,我每个周末必追问几句:
“钱花完了吗?别等花完了再要。要提前说知道吧?”
“最近几天花钱了嘛?想吃什么、喜欢什么,确定真的喜欢,就一定要买知道吗?”
从小,我不会允许孩子问别人要东西,喜欢什么回来跟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给买。
我也不会允许孩子向乞丐一样,需要讨好父母,才能得到应得的零花钱、生活费。
这些钱,本就是父母应该主动给孩子的。
观点2:
我高中时候就是需要钱时才联系家长,被明里暗里讽刺过好几回,说我就把爸妈当钱袋。
好的。
大学时候我自己赚钱攒钱,穷到受不了了,问富二代舍友借钱吃饭,也坚持没朝家里开过一次口,后来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就更好了,在大学里浪到飞起。
我爸妈受不了了,主动发微信红包,然后打视频电话。
他们发的红包我一次没收过,全部,全部都过期退回,为的就是我理直气壮不接他们的微信电话。
有事发信息。
我看心情回。
为什么会搞成这个样子呢?
因为某些家长除了钱,真的给不了孩子什么其他的了,尤其是精神方面的交流,精神交流给不了,给孩子个生活费又说三道四,态度比周扒皮还骄傲。
我就拿个正常的生活费。
还得受气。
那得了吧,受爹妈的气也是气,受老板的气也是气,老板开的工资可比生活费高。
家长觉得给孩子个生活费,就是伟大牺牲的父母了,就有资格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教训孩子了。
孩子不要了。
家长傻眼了。
我高中三年没法赚钱,必须依赖家长给生活费学杂费的时候,我爸妈扣扣搜搜,几十几十给,每次必盘问出花哪儿了,五毛钱都得交代出到底买了胶带还是买了笔芯。
这种屈辱的日子我过了三年。
到了大学我能赚钱了,能负担起生活费了(学费靠姑叔姨舅姥姥姥爷奶奶爷爷支持,两个家族只有我爸妈混得最废),好家伙,他们来奶了。
问我要那双鞋,这件衣服吗?看别人家孩子都求着父母买,我要是要的话,他们买了给我寄来。
一双鞋的价格抵得过我高中三个月的生活费。
气笑了。
我高中最弱势的三年,他们上来踩一脚,摆着高高在上的债主态度,我大学逐渐自立了,又舔着脸打生活费,问我买这买那不。(两人一个医生一个老师,不存在我高中特别穷,到了大学又暴富的情况。)
孩子死了来奶了。
没有用了。
其他家长应该不至于像我父母那样,但大概也有共通之处,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精神交流,维系你们联系的只有钱,那就别在给钱的时候磋磨孩子,除非你们真是想刺激孩子跟小炮弹似的飞出家庭,头也不回。
大多数孩子没我这么狠。
但碰到一个我这么记仇必须报复回去绝不可能原谅的孩子,那家长就提前进入孤寡老人生活吧,年轻时不管孩子,老了想把孩子当成精神寄托,想从我这得到回应,门都没有。
观点3:
我曾是这样的孩子。
不过,当时我不用和父母要钱。
记得二十年前,我刚刚初中毕业,便出门打工。
那时节,就犹如放虎归山,又如纵马入林,一时间外面的花花草草迷了眼,心里哪里还有老家担忧的父母。
真的,没有。
吃、喝、玩、耍......除了不敢玩牌嫖娼,什么玩乐的事情都想试一试。
这一试,真就忘了家里的父母。
当然,其实一开始我也不是这样。
刚出去的时候,也知道给父母打电话报个平安。
一开始是打给邻居,然后邻居再给家里送信儿;后来家里为了这事儿专门安装了一部电话。
然后当从初来乍到转变为驾轻就熟,熟悉了打工的地方后,也就两三个月,真就顾不得给家里打电话。
直到有一次回家,父亲说了一句,大意是天天在外面也不知道给家里打个电话,父母会担心你的。
突然就开了窍。
就仿佛突然长大了一样,突然理解自己出门前父母频频叮嘱,回家后父母满脸笑容的模样。
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果然如此。
于是在之后无论如何,一个月左右,总会给父母打一次电话。
其实大部分电话也不长,无非互相问一下最近如何,琐言碎语罢了。
但是,我却发现,即使当初的我啥也不是,只是学会了一个月给父母打次电话安慰一下他们的担忧。
就足以让他们喜上眉梢,然后对着邻居或者亲戚得意洋洋,于是对方也会识趣地跟上一句:
你孩子真懂事!
真的,从此我便明白了:
那个时候,我不必有多高的成就,不必做官,不必发财,只要让父母心里了解我,父母就满足了。
对,我甚至不用给他们买什么,不用上缴工资,只需要偶尔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他们只要得知我的近况无忧,他们就满足了。
但是,我一开始并没有做到。
不过后来想一想,其实也是正常。
像笔者老门这种农村人,初进大城市,就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过人家刘姥姥历经红尘,心思坚定,十几岁的我,却陷了进去。
所幸,我父亲教给了我,我便醒悟了过来。
至于题主,你也要教的。
或许,很多人都是很倔强,不愿意屈从父母的意见,但是很多时候父母的意见比孩子成熟多了。
而鉴于此,父母更应该主动一些,把孩子不好的地方纠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