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俗称“蜂瘟”、“烂子病”等,此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高、危害大等特性;对于我国的中华蜜蜂危害性极大。下面趣蜜蜂小编为大家介绍下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方法吧。
中蜂囊状幼虫病病原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蜜蜂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此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高、危害大等特性;对于我国的中华蜜蜂危害性极大。这种病毒在活体外失毒的温度为59℃,在室温干燥状态的病毒可存活3个月;在阳光照射下,干燥状态的病毒可存活4-6小时;夏天室温条件下,在蜂蜜里的病毒可存活1个月。
中蜂囊状幼虫病病因
中蜂囊状幼虫病多发生在春季,有时10~11月也发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病原因主要与气温有关,温度低,温差大,蜂群保温差,易发病,特别是早春寒流袭击后,病害发展更为迅速;而随着气温升高患病幼虫逐渐减少,夏季常自愈。
中蜂囊状幼虫病传播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病毒引起,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染;蜂群中带毒成蜂是病害的传播者,病毒通过污染蜜料形成传染源,再通过工蜂的饲喂活动传播至健虫。早春及初冬,被感染的工蜂则是传染源。经口传染,病毒随食物进入幼虫体内。
中蜂囊状幼虫病症状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潜伏期为5~6天,患病6天后幼虫死亡,患病幼虫大多在封盖内死亡;发病初期出现“花子”,接着即可在脾面上出现“尖头”,抽出后可见不甚明显的囊状。死亡幼虫呈黄褐色,尸体不腐烂,无粘性,也无臭味而只是表皮增厚,变得粗糙,里面充满颗粒状液体,用镊子夹出形成囊状,外侧一头尖上有黑点,尸体干枯后皱缩扭曲,头部上翘,形成“龙船状”硬皮。
中蜂囊状幼虫病诊断
对疑似囊状幼虫病的蜂群,可从蜂箱中抽出刚封盖的脾1~2张,将蜜蜂抖落后观察老熟幼虫是否有死亡,是否有花子脾出现,是否有房盖穿孔等情况。如果出现封盖子脾上出现花子脾和开口蜂房,死亡幼虫头部上翘,形成勾状,而且无粘性、无臭味时,即可初步诊断为中蜂囊状幼虫病。
中蜂囊状幼虫病预防
合并弱群,加强保温,保持蜂群有足够的饲料,人工补充饲喂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饲料,可以有效地增强蜂群的抵御能力。同时也可以选择抗病性较强的蜂种,这样可以很好的增加蜜蜂对病毒的抗性。
中蜂囊状幼虫病治疗
近年来经过不断研究和分析,终于研制出了中囊抗体,大多数蜂农使用后反应效果很好。每500克中囊抗体可用于80脾蜂的治疗或预防,将中囊抗体、糖和水按照1:5:3的比例进行混合调制成混合制剂,每脾蜂每次饲喂混合制剂18-19克,每两天使用一次,使用3次即可完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