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在我国人工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独有的土特产。这种貌若金针的美丽花蕊,即可食用,又是不可多得的中草药材。
物种称谓
黄花菜很多人都吃过,可不一定知道它新鲜时长啥样吧,其实它的学名是萱草,是百合科、萱草属植物,桔红色或桔黄色,早上开花晚上凋谢,无香味,嫩叶和花蕾经晒干烹制后可食用,吃萱草可令人欢乐,忘掉忧思,因此又称忘忧草。除此之外,黄花菜还有金针菜、野皮菜、真金花等别名,又有小提药、鸡脚参、连珠炮、条参、绿葱根、镇心丹、凤尾一枝蒿等诸多五花八门的称谓。黄花菜是北方的叫法,而南方多称之为金针菜。
形态特征
黄花菜属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近肉质,中下部常有纺锤状膨大。 高30~100厘米。叶基生,狭长带状,下端重叠,向上渐平展,叶7-20枚,长50-130厘米,宽6-25毫米,全缘,中脉于叶下面凸出。
花茎自叶腋抽出,茎顶分枝开花,有花数朵,大,橙黄色,漏斗形,花被6裂。蒴果,革质,椭圆形。种子黑色光亮。
黄花菜花葶长短不一,一般稍长于叶,基部三棱形,上部多少圆柱形,有分枝;苞片披针形,下面的长可达3-10厘米,自下向上渐短,宽3-6毫米;花梗较短,通常长不到1厘米;花多朵,最多可达100朵以上;花被淡黄色,有时在花蕾时顶端带黑紫色;花被管长3-5厘米,花被裂片长(6-)7-12厘米,内三片宽2-3厘米。
黄花菜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长3-5厘米。种子20多个,黑色,有棱,从开花到种子成熟需40-60天。黄花菜根簇生,肉质,根端膨大成纺锤形。
使用价值
黄花菜可以熘炒、炖煮、煲汤,味道鲜美,口感绝佳,富含蛋白质、钙、磷、胡萝卜素、脂肪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是盛夏时节不可多得的美味。
黄花菜与其称谓一样,有着诸多的药用价值。《云南中草药选》记载:黄花菜有“养血平肝,利尿消肿。”的作用,可治疗:“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等多种病症。《本草图说》记载:黄花菜可“安五脏,补心志,明目。”
土壤要求
黄花菜耐瘠、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地缘或山坡均可栽培。对光照适应范围广,可与较为高大的作物间作。黄花菜地上部不耐寒,地下部耐-10℃低温。忌土壤过湿或积水。旬均温5℃以上时幼苗开始出土,叶片生长适温为15℃~20℃;开花期要求较高温度,20℃~25℃较为适宜。
繁殖方法
黄花菜分株繁殖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一是将母株丛全部挖出,重新分栽;另一种是由母株丛一侧挖出一部分植株做种苗,留下的让其继续生长。
黄花菜挖苗和分苗时要尽量少伤根,随着挖苗和分苗随即栽苗。种苗挖出后应抖去泥土,一株一株地分开或每2~3个芽片为一丛,由母株上掰下。将根茎下部生长的老根、朽根和病根剪除,只保留1~2层新根,并把过长的根剪去,约留10cm长即可。
切片育苗繁殖,黄花菜采收完毕后,将根株挖出,再按芽片一株一株分开,除去短缩茎周围的毛叶,已枯死的叶,然后留叶长3~5cm,剪去上端;再用刀把根茎从上向下先纵切成两片,再依根茎的粗度决定每片是否需要再分。如果根茎粗壮,可再继续纵切成若干条。这样每株一般可分切成2~6株,多者可达10株。须注意,在分切时每个苗片都需上带“苗茎”,下带须根。分切后用50%多菌灵1200倍液浸种消毒1~2h,捞出摊晒后用细土或草木灰混合黄土拌种育苗。
扦插繁殖,黄花菜采收完毕后,从花莛中、上部选苞片鲜绿,且苞片下生长点明显的,在生长点的上下各留15cm左右剪下,将其略呈弧形平插到土中,使上、下两端埋入土中,使苞片处有生长点的部分露出地面,稍覆细土保护;或将其按30°的倾角斜插,深度以土能盖严芽处为宜。当天剪的插条最好当天插完,以防插条失水,影响成活。插后当天及次日必须浇透水,使插条与土壤密接。以后土壤水分应保持在40%左右。约经1周后即可长根生芽。入冬注意防寒。经1年培育,每株分蘖数多者有12个,最少5个,翌年即可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