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此时节出游时见到只有两种植物开花,一种是迎春花,另外一种昨天上午才发现,是二乔玉兰,只有两棵,另外还有一片正含苞待放。二乔玉兰这个名字是从树上挂着的一个铭牌得知的:二乔玉兰,木兰科,木兰属,原产我国,是玉兰和紫玉兰的杂交种,为早春色香俱全的观花树种。这个杂交的新树种,为什么取名“二乔玉兰”?小编理解这是双关词。“乔”有乔木的意思,体现木兰的科属性质;但更主要的是,借用了汉末三国时期东吴的两位美女大乔、小乔的典故,白玉兰和紫玉兰都很美,如果结合它们的优点是不是更完美呢?二乔,即汉末时期桥公的两个女儿,分别为大乔(桥)、小乔(桥),本姓为桥,亦可作乔。是庐江郡皖县(安徽省潜山市)人,孙策攻占皖县后,大小乔分别嫁与孙策和周瑜。
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孔明用智激周瑜时,篡改了曹植的《铜雀台赋》,将“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孔明为了促使周瑜联合起来抗击曹操,特用激将法来激怒周瑜,使周瑜听孔明背诵完修改版《铜雀台赋》后,果然被激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并当即表示:“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于是,孔明的激将法奏效了。
当然,罗贯中的这段记载,也不是没有根据的。早在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赤壁》中就有这样的诗句: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可见,我们完全可以推测,罗贯中在虚构这个故事时候,多少受了这句诗的启发吧?
铜雀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18公里处(邺城镇,原名香菜营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里介绍铜雀台时道:“却说曹操於金光处,掘出一铜雀,问荀攸曰:‘此何兆也?’攸曰:‘昔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操大喜,遂命作高台以庆之。乃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此说毫无根据,却提示了罗贯中在构思三国故事时,也思考过铜雀台名字的出处问题,只是不得其解,才根据杜牧的这首《赤壁》,虚拟出这段情节来。
南宋的辛弃疾有一首与他的好友铅山县尉吴子似(名绍古)唱和的词《鹧鸪天》(峡石用前韵答子似):
叹息频年廪未高。新词空贺此丘遭。遥知醉帽时时落,见说吟鞭步步摇。
乾玉唾,秃锥毛。只今明月费招邀。最怜乌鹊南飞句,不解风流见二乔。
这首词上阙,主要内容是自嘲年事已高,却壮志未酬;下阙用砚台水干,毛笔已秃承接上阙,感谢好友抬爱之意。最后两句没有提曹操的名字,却用了他《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句代替,讥笑曹操不理解为什么大乔、小乔两位美女却在南方的东吴。辛弃疾写词惯于用典。这里用二乔的典故,我理解是辛弃疾以二乔自喻,表现自己空怀报国之志,却苟安于南方的悲愤。这是我的理解,不对之处请大方之家指教。
二乔是美女应该确定无疑,否则也不会成为东吴诸侯和重臣的妻子。杜牧短短的28个字的诗,应该是诗人的浪漫主义的想象,用“铜雀春深锁二乔”来借代吴国的灭亡,这在古代是不稀奇的。亡国之君的后宫佳丽,和朝廷重臣的妻妾,从来都属于“战利品”。罗贯中的文学才华,却让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不得不佩服!
文学作品按伟人的教诲,应该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诗歌和小说都需要反映现实生活,但也要具有诗人的想象。我们常说的“诗味”,其实就是一种诗歌表面语言后面的浪漫主义的想象,读后味同嚼蜡的诗是不会有生命力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的积淀无比的深厚,就拿杂交的两种木兰树而言,还能想出比“二乔”更有诗意、更具有文学色彩的名字吗?细想一下,中国很多花的名字本身就给人美感。
我站在二乔玉兰树下前后左右仔细地端详,很想找到最好的角度拍摄出木兰花的美,但是,拍来拍去,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哦,二乔生活在江南,此时,正是江南的雨季,如果来一场霏霏春雨,二乔玉兰是不是更加娇艳欲滴?可惜,北方这个季节正是旱季!
本文写的是花,不妨就以赏花主题举几个例子,看看这类诗古今之人是怎么写的,什么样的诗才能有可读性。
先读一首今人写的《赏花》诗:
一年四季不同花,百媚千娇万众夸。
欲使芬芳常伴我,追香逐艳到天涯。
28字的七绝,连用了三个熟语:“一年四季”、“千娇百媚”、“追香逐艳”,格调很低。
古代有不少文人写的应制诗,就是陪皇帝玩乐时按皇帝出题写的诗。唐宋诗中这类赏花的主题很多,因为皇帝闲来无事,见花园鲜花盛开,就会诗兴大发,招来几位亲近的幕僚,一同吟诗助兴。广宣,本姓廖氏,蜀中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与令狐楚、刘禹锡最善。元和长庆二朝,并为内供奉,赐居安国寺红楼院。供奉,就是李白曾经担任过的职务“翰林供奉”,这样一说大家就知道供奉是干什么的。广宣很有诗才,但给皇帝写诗就像李白一样憋屈。李白留下的不完整的《李太白全集》其中就没有收录李白写的应制诗。全唐诗中收录了广宣的好几首应制诗,其中一首《寺中赏花应制》这样写:
东风万里送香来,上界千花向日开。
却笑霞楼紫芝侣,桃源深洞访仙才。
这首诗如同所有的应制诗一样,是拍皇帝的马屁的诗,没有诗意不要紧,要紧的是让皇帝高兴。
南宋一位诗人叫王镃(音zī ,生卒年不详),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其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作为宋朝的遗民,写了四首白色的花,其中的痛亡之意是不言而喻的。
白杜鹃
雪玉层层映翠微,蜀王心事此花知。
染红不到枝头上,想是啼鹃血尽时。
【这首诗用了“望帝啼鹃”的典故,此典以杜鹃鸟的悲啼,渲染哀怨、思归的愁情。】
白鸡冠
旌阳仙去坠栖笼,窃药曾归草木中。
餐了琼霜因换雪,至今顶内不粘红。
【旌阳仙指晋仙人许逊。逊曾任蜀地旌阳县令,故称。他曾学道于大洞君吴猛,后因晋室乱而弃官东归。相传于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在洪州西山全家升仙而去。白鸡冠花“至今顶内不粘红”,寓意深远,表现了诗人的高洁的志向。】
白兰
楚客曾因葬水中,骨寒化出玉玲珑。
生时不饮香魂醒,难着春风半点红。
【楚客即屈原,因遭谗言陷害,流放湘楚,但至死不与奸臣同流合污,诗人以白兰喻其品行,实际上是借屈原以明志。】
白牡丹
翠云低护玉楼台,露洗香苞逐渐开。
昨夜赏花人酒醉,月中错认水晶杯。
【比较前面三首诗主题的沉重,这一首显得格外洒脱,但诗人的“酒醉”绝非醉生梦死,而是对国家丧亡的失望和悲愤,将白牡丹错认为是白玉的酒杯,这是一种让人震撼的以乐景写悲情的实例。】
读了王镃写的这四首咏物诗,便知道古人写的很多咏物诗,绝对是托物喻人的主题,读这类诗之后,再看看今人写的那首《赏花》,从艺术水准上来说,那真是云泥之别。
小编写作本文的时候,首先也是构思写一首有关赏二乔玉兰的诗,但冥思苦想,实在挤不出什么诗情,勉强凑成一绝,抛砖引玉:
二乔玉兰
紫气烟云两相和,初春早发似羞酡。
休言斗艳凭娇色,昨夜霜风仍琢磨。